学习先进,推介优秀。从各类数据所显示的情况来看,浙江省的文物工作十年来始终亮点突出,走在前列。在最新的127家国家一级博物馆运行评估中,13家博物馆被评为优秀,浙江自然博物院名列其中,是浙江唯二,全国自然博物馆唯一被评为优秀的馆。
相关链接:全国127家一级博物馆评估公示:13家优秀 113家合格 1家基本合格
浙江自然博物院是国家一级博物馆,它也是中国人自己创办的历史最悠久的自然博物馆之一,更是国内30家“全国最具创新力博物馆”中唯一获评最具创新的自然类博物馆。浙江自然博物院2012——2022年这十年中有哪些成就亮点?
国内唯一最具创新力
自然类博物馆运营实践
浙江自然博物院2012年获评国家一级博物馆。2017年浙江自然博物院以创新促进发展,荣获最具创新力博物馆称号。2018年浙江自然博物馆更名为浙江自然博物院,同年11月(安吉馆)筹建完成。
致力于国家生态环境与民生的建设发展
浙江自然博物院致力于国家生态环境与民生的建设发展。
国家生态环境建设方面,浙江自然博物院安吉馆建成后,积极推进馆园一体化的建设,不仅为园区内植物增添相关科普信息,濒危珍稀的植物也增设相应的展示栏,未来将在不断强化珍稀植物园区建设的基础上,增建经济植物区和农业植物区,使之成为保护、游览、科普的生态博物馆。
2020年,浙江省政府给予浙江省自然博物院记生态建设三等功。与浙江大学联合申报的“浙江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2021年度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21年“博物馆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在浙江自然博物院举行。
民生建设方面,浙江自然博物院致力于对于乡村博物馆的建设帮扶,成立乡村博物馆建设专班,先后帮扶了松阳恐龙科普馆、百丈镇农历馆、仙居龙窑博物馆、缙云恐龙馆、景宁县大漈乡地质陈列馆等17个乡村博物馆的新建筹备或展览提升;同时还配合浙江省文物局做好台州和衢州地区34家乡村博物馆和安吉县等乡村博物馆的验收指导工作。
2018年,为庆祝浙江省《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实施20周年,浙江自然博物院推出“健康梦、血液梦——无偿献血‘浙里’20载”科普展,以图文、实物、影像等方式进行科普,以先进事例竖立典型模范,呼吁社会各界支持无偿献血。
与此同时,浙江自然博物院支援边疆,将多个展览举办到新疆、西藏等地区,不仅促进了两地文化交流和生态保护,还助力边疆博物馆建设。
探索社会开放的运营模式
2017年,浙江自然博物院率先尝试把经济领域“众包、众筹、众创”的热门做法引入博物馆,“金鸡报晓——2017酉年生肖贺岁展”不仅展出标本,还展出了群众的创意,许多展品从百姓家中来。
展览的创意策划、内容撰写面向社会众包,展品捐借、紫金支持实行众筹,展品创作、项目研发进行众创。不仅如此,近年来浙江博物院每年都会推出“3+X”系列特展(“3”即生肖系列、生态系列、市场化运营系列展览,“X”即引进或输出展览)。其中,“浙江恐龙大复活 ”原创性特别展获2017年度中国古生物科普十大进展奖。
2019年浙江自然博物院与俄罗斯达尔文国家博物馆签订友好合作框架协定,缔结成为中俄友好姊妹馆。
2022年,浙江自然博物院“24小时博物馆”建成开放,24小时博物馆以动植物、矿物标本为主的展览和元宇宙剧场及多个互动展项为主,日常运营以公益性兼顾经营性,引入优质社会资源加入,这也是浙江自然博物院率先探索国有博物馆资产所有权、藏品归属权、开放运营权适度分离的运营模式。
2023年,三年疫情后的首个春节和五一假期参观量人气爆棚,春节期间根据统计大年初一、大年初二浙江自然博物院共计接待观众2.15万人,安吉馆春节首日接待观众1.15万人;五一期间浙江自然博物院再次迎来参观小高峰,五一参观人数共9.6万人,其中安吉馆参观人数约5.8万人,杭州馆参观人数约为2.7万人,24小时博物馆参观人数为1.1万人。
第六次博物馆运行评估(2019—2021年度)一级博物馆评估结果在2023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中公布,浙江自然博物院被评为优秀。
展览主题立足当下、融合人文、独具创新
浙江自然博物院展览内容融合人文、立足当下、独具创意,不论是基本陈列还是临时展览,浙江自然博物院这十年内都曾多次荣获全国博物馆年度十大陈列精品奖。
展览不仅立足于自然生态,还积极与人文领域跨界融合,浙江自然博物院自身馆藏动物标本结合河南博物院馆藏文物中动物造型与纹饰,共同策划了“生命·超越——中原文化中的动物映像”展览,宣传保护动物和生态理念的同时给人们一种新的体验与思考。
“福禄寿喜·美好生活——中国吉祥文化特展”是浙江自然博物院联合河北博物院和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共同推出的大型展览,展览中甄选305件具有吉祥意象的自然标本、科学绘画及文物,从自然、历史、民俗三个角度解读吉祥文化,展览旨在发掘和诠释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紧密相连的自然现象,绽放自然科学和人文历史的跨界之美。
2023年元旦跨年之际,浙江自然博物院与苏州博物馆首次跨界合作共同举办“恐龙在‘浙‘儿——浙江出土恐龙化石展”,展览展出的浙江地区出土的恐龙化石首次在苏州展出。
《人类的奥秘——实证百万年人类史特展》获2023年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推介项目。
为迎接2023年“5·18国际博物馆日”的到来,更好地让省内外观众近距离感受乡土文化魅力,看见全省乡村博物馆蓬勃发展的势头。浙江自然博物院、武义县博物馆主办“龟兹乐土 美好生活——武义县乡村博物馆精品联展”。
探究性学习符合“双减”政策下博物馆教育
浙江自然博物院秉持“互联网+”科普的理念,与学校和社区紧密合作,研发自然教育系列项目8大类50余项,年举办教育活动700余场次,开展“菜单化”及“私人订制”教育服务,充分吸纳社会资源和社会力量参与。
品牌教育项目《绿色总动员之消失的海冰》获得首届“中国博物馆教育项目范例”十佳,活动运用“情景式学习理论”,通过自编自导自演的科普剧、探究性学习和互动游戏等方式,向参与活动的孩子们再现了北极熊岌岌可危的生存状态,不仅传递了知识,还引发了孩子们的思考和环保意识。
浙江自然博物院《探秘岩石世界》自然探索课程荣获优秀教育案例,紧扣小学四年级《科学》课本教学内容而设计,采用自主探究、团队协作、情景创投等方式进行学习,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2022年,浙江自然博物院积极探索“双减”政策下博物馆教育如何助力青少年核心素养发展,联合博物文化、钱江晚报、浙江电视台科教频道推出“奇趣大自然 暑假听我说”科普讲解短视频征集活动,培养学生走进自然、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的美好情操。
浙江自然博物院,2017年荣获全省优秀文化志愿服务团队。
“2018环球自然日青少年自然科学知识挑战赛全球总决赛”,浙江自然博物院获2018年度优秀组织奖。
2019年荣获“浙江省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称号。
2020年110万观众参观浙江自然博物院,180万观众网上观看安吉馆直播,“博物馆邀你一起赏月”、“生态节气雅活动”、“恐龙化石挖掘”等活动广受欢迎。
2022年,两项研学活动荣获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绿色低碳”主题科普宣传教育活动最佳案例。
2023年浙江自然博物院首档实景科普剧本游《山海秘境》首发,剧本游是以《山海经》的神兽传说为故事灵感,结合浙江自然博物院展陈内容,倾心打造的一个充满神秘感与想象力的山海古卷秘境世界。
藏品保护、文创、数字化十年成果颇丰
2020年,为了解决百山祖冷杉分布地域极其狭窄的问题,浙江自然博物院与浙江凤阳山——百山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百山祖管理处合作并签订协议,从百山祖移栽三株百山祖冷杉嫁接树子代树苗到安吉馆园区进行迁地保护与研究。
2008年至2014年,浙江自然博物院在缙云抢救性挖掘和采集一批甲龙类骨骼化石,开始为期5年多的中国缙云甲龙化石修复项目,项目团队完成了化石的发掘与保护、室内整理、科学研究、骨架复原、三维数字化修复等工作。2021年,浙江自然博物院“中国缙云甲龙化石修复项目”入选2021年全国优秀文物藏品修复项目,入选量居全国第一。
2023年2月,浙江省文物局、浙江省博物馆学会共同举办了首届全省博物馆“百大镇馆之宝”评选活动, 浙江自然博物院华南虎标本、腹腔含蛋窃蛋龙化石荣获全省“百大镇馆之宝”的荣誉称号。
2016年首批全国博物馆文化产品示范单位。
2017年义乌文交会,浙江自然博物院其中,“华南虎萌虎生威AR细胞积木”获文交会“创新设计奖”、“浙江省十佳文创产品奖”;“萌虎宝护婴幼儿成长礼盒”获“浙江省博物馆文创产品入围奖”;微雕作品“鸾雀水晶微刻相亲相爱”获工艺美术金奖;“辽宁石微刻一团和气”获工艺美术银奖,我馆展区荣获本届文交会“优秀参展企业(单位)”奖。
2022年浙江自然博物院参与承办浙江省博物馆文创产品大赛,浙江自然博物院“福禄寿喜 美好生活”系列文创参赛作品获得金奖;“浙”里有恐龙桌面文具套装参赛作品获得银奖;“虎年识虎”系列产品获得铜奖。
2022年中国博物馆及相关产品与技术博览会,浙江自然博物院荣获弘博奖·最佳展示奖。
2019年浙江自然博物院数字植物标本馆(ZM)在该馆网站正式上线。访问者通过数字植物标本馆,可以在线查询到20215号(件)标本信息及标本照片,涵盖3238种(含种下分类单位,下同)种子植物。数字植物标本馆上线启用,得到“浙江自然博物院植物标本数字化与共享”项目的资金支持。该项目为科学技术部“国家标本资源共享平台”项目(NSII)下“植物标本资源共享子平台”(CVH)的课题之一。自2015年开展项目以来,逐年上传国家标本资源共享平台植物子平台共计2万号(件)数字化标本并实现全球共享,为专业人员及社会公众提供了中国植物标本及相关植物学的全面和最新的信息,为国内及国际同行间交流与合作提供了平台。
为配合喜迎杭州亚运会,由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浙江自然博物院承办的“亚洲恐龙云展览”,于2022年12月28日在微信小程序平台和浙江自然博物院网站正式上线,展出来自亚洲10个国家的代表性恐龙种类,共60余种。展览用三维数字化技术复原了10种恐龙的全身三维骨架、9种恐龙和恐龙蛋标本的三维扫描模型和49种恐龙的三维全身复原模型。